2022. 6. 27. 18:47ㆍ백두산 환&단&약이야기/본초의 법제
적복령(赤茯苓)의 포제(炮制)
고대포제방법(古代炮制方法)
南朝宋有去皮心神(《雷公》)。唐代有煮制(《新修》)。宋代增加了炒制(《博濟》)、乳拌制(《扁鵲》)。金元時期增加了蒸制(《儒門》)、焙制(《世醫》)、酒浸法(《湯液》)、面裹煨制(《寶鑒》)等炮制方法。
明代新增了砂仁蒸制(《正宗》),乳炙制(《滇南》),乳浸制、乳蒸制(《宋氏》),乳煮制(《保元》),酒蒸制(《景嶽》),酒洗法(《濟陰》),米泔制(《普濟方》)等炮制法。清代增加了雄黃制(《時病》),乳、桂、酒、童便複制(《逢原》),肉桂合酒複制(《從眾錄》),酒煮法(《尊生》),酒炒法、薑汁蒸制(《幼幼》),土炒法(《玉尺》)等。此時,其炮制方法已達20餘種。
현대포제방법(現代炮制方法)
1.茯苓:取原藥材,大小個分開,浸泡,洗淨,潤透,稍蒸後趁熱切厚片或塊,同時切取茯苓皮(另作藥用),幹燥。
2.朱茯苓:取茯苓片,噴水濕潤,加定量朱砂細粉拌勻。茯苓每10kg用朱砂0.2kg。
음편성상(飲片性狀)
茯苓爲不規則厚片或塊,大小不一,表面白色,淡紅色或淡棕色;體重,質堅實;切面顆粒性;無臭,味淡,嚼之粘牙。朱茯苓形如茯苓片,表面朱紅色。茯苓皮爲不規則帶皮薄片,大小不一,外表面褐棕色或黑褐色,內面白色或淺棕色,質地松軟,略具彈性。
질량표준(質量標准)
茯苓水分不得過18.0%,總灰分不得過2.0%,醇浸出物不得少於2.5%。
포제목적(炮制目的)
茯苓味甘、淡,性平。歸心經、肺經、脾經、腎經。具有利水滲濕,健脾寧心作用,多用於水腫,痰飲,熱淋,泄瀉,嘔吐。茯苓皮擅於利水消腫,多用於水腫尿少。朱茯苓寧心安神力強,多用於失眠,驚悸,健忘。
응용선택(應用選擇)
1.生用
(1)水腫:常配伍豬苓、澤瀉、桂枝、白術等,能加強利水消腫之功,可用水濕停聚,水腫脹滿,小便不利等,如五苓散(《傷寒論》)。亦可用本品配伍白術、鬱李仁、生薑汁煎服治水腫。
(2)痰飲:常與桂枝、白術、甘草等同用,能加強溫脾化飲作用,可用於脾陽虛不能運化水濕,水飲停胃,或上逆犯肺而致的胸脅痞滿,眩暈心悸,或短氣而咳,食少便溏,小便短少,精疲力倦等,如苓桂術甘湯(《傷寒論》)。
(3)熱淋:常配伍梔子、木通、滑石等,能清熱利尿通淋,可用於下焦濕熱而致的小便淋漓澀痛等。
(4)泄瀉:常配伍黨參、白術、山藥、砂仁等,能健脾止瀉,可用於脾虛夾濕大便泄瀉,食欲不振等,如參苓白術散(《局方》)。
(5)嘔吐:配伍半夏、生薑等,能和胃止嘔,健脾利水,可用於飲停胃中,脾失運化,清陽不升而致的嘔吐水液,心下痞滿,眩暈心悸等,如小半夏加茯苓湯。
2.制用(朱茯苓)
(1)失眠:常與酸棗仁、遠志等同用,能加強安神作用,可用於心神不寧之失眠。如心脾兩虛之失眠,可配伍黨參、白術,酸棗仁等同用,虛火旺者配伍生地、熟地、黃連、五味子等同用;痰熱內擾者,又當配伍竹瀝、半夏、膽南星、陳皮、遠志等同用。
(2)驚悸:常配伍人參、龍齒、磁石等,能益氣安神鎮心,可用於心神不寧,心悸善驚,坐臥不安等。若爲陰虛火旺的驚悸,配伍生地、黃連、朱麥冬等;痰火擾心者,又當配伍黃連、竹瀝半夏、陳膽星等同用。
(3)健忘:常配伍黨參、白術、五味子等,可用於心脾兩虛,心失所養,記憶力減退,遇事善忘等。若爲心腎陰虧,髓海空虛,精血不能上承養腦而致者,常與龍骨、龜甲、菖蒲等同用。
3.茯苓皮
水腫:常配伍生薑皮、大腹皮、陳皮、桑白皮等,能加強利水消腫之功,可用於水腫小便不利者,如五皮散(《中藏經》)。
참고자료(參考資料)
水分很難浸入茯苓內部。據試驗,茯苓切作塊,終日煎之不透,必須切薄片或搗爲末,方能煎透,尤以制成顆粒狀,擴大接觸面,才能提高療效。
茯苓不同部位的藥材微量元素含量有別:如茯苓皮中Zn、Mn含量均高於漿茯苓和茯苓,而且還含有後兩者所沒有的Cu與Se,有的地區只圖商品美觀,茯苓 皮丟棄不用,確是一種損失。采用薄層層析法分析比較茯神和茯苓所含成分的差異,發現茯神有7個斑點,而茯苓僅有6個斑點,可見茯神與茯苓所含化學成分是有 差異的。認爲茯神塊炮制規格不宜過大,應以最小常用量爲基本單位,每個茯神塊的重量最好控制在6g左右。
采用正交設計的方法,以茯苓主要有效成分茯苓多糖爲指標,優選茯苓的最佳炮制工藝爲:發汗2次,加12倍量水,洗2次,每次洗3分鍾,蒸20分鍾,趁熱去皮後用刀切成大小約爲0.5cmx0.5cm×;0.5cm的茯苓丁於60℃烘8小時,其間翻動2次。
부(附)
1.近代炮制方法還有乳汁拌制,米湯蒸制,明礬米湯蒸制,用米湯燀、蒸、煮法複制。
2.文獻摘錄茯苓“凡采得後,去皮、心、神了,搗令細,於水盆中攪令濁,浮者去之,是茯苓筋,若誤服之,令人眼中童子並黑睛點小,兼盲目,甚記之” (《雷公》)。“去皮淨,若消浮腫水腫病不必去皮,五皮散單用茯苓皮是也”(《粹言》)。“去皮,補陰人乳拌蒸,利水生用,補脾炒用。研細入水,浮者是其 筋膜,誤服之損目”(《得配》)。
총결(總結)
茯苓有利尿作用,能促進Na+、CI-、K+ 等電解質的 排泄,可能是抑制腎小管重吸收的結果。茯苓有降血糖作用。茯苓對家兔離體腸管有直接松弛作用,對大鼠幽門結紮所形成的胃潰瘍有預防效果,並能降低胃酸,對 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損傷有保護作用。茯苓煎劑對小鼠有鎮靜作用。茯苓中所含的茯苓次聚糖和水溶性羧甲基茯苓次聚糖,對小鼠肉瘤180均有抑制作用,後者能 顯著增強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,且可使荷瘤動物低下的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恢複正常。
古代茯苓炮制方法繁多,內容豐富。茯苓質硬難 切,作丸、散者,皆先煮之兩三沸,乃切,曝幹(《集注》),並要去皮、心、神、筋,指黑皮、黑心、松根、赤筋,若多服能損目(《雷公》)。
醋制治男子小便白濁,婦人經候不利,混濁淋瀝(《普濟方》)。去皮面煨,治水氣虛腫(《寶鑒》)。
炒制治肺壅塞,咳嗽,咽不利(《博濟》)。
酒制滋補元氣,治夢遺精滑(《景嶽》)。
乳制治癆嗽(《仁術》)。肉桂、
酒制治吐利厥冷,有時陰火上沖,頭面赤熱(《從眾錄》)等,這些方法現已失傳,現行《中國藥典》收載有茯苓塊與茯苓皮。
'백두산 환&단&약이야기 > 본초의 법제'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
영하구기자 (0) | 2022.07.17 |
---|---|
토사자(菟絲子)의 포제(炮制) (0) | 2022.07.16 |
복령(茯苓)의 포제(炮制) (0) | 2022.06.17 |
백수오 구증구폭 (0) | 2022.06.17 |
백하수오 구증구폭 (0) | 2022.06.17 |